全国咨询热线 全国咨询热线:18925237210(钟小姐)

工程案例

原来在印度种树就可以割韭菜

来源:半岛官网登录入口    发布时间:2023-12-26 18:28:32

  然而在这看似好赚钱的柚木生意中,有一个企业靠着忽悠,在7年间骗了众人400亿卢比(约5.8亿美元)的钱,是为20世纪90年代

  柚木是一种阔叶乔木,在造船、桥梁、住宅、家具等工业建设中应用广泛,这还在于柚木防潮、防虫、耐侵蚀的能力卓越,号称“千年不腐”。除此之外,柚木的木质结构稳定,制成品强度、韧性、稳定性兼备,很受木匠的欢迎。

  由于使用价值颇高,柚木在世界各地广泛种植,在各产地也衍生出了南美柚木、中国柚木、非洲柚木等种类,都是能卖出高价的木材。但柚木的原产地其实是东南亚和南亚,位于南亚的印度自然也是产地之一。

  印度的天然柚木林超过977万公顷,多垂直分布于海拔800米以下的低山丘陵和平原。由于柚木喜爱高温,所以在印度除温度较低的北部高山地区外均有自然分布,尤其以南部喀拉拉邦,泰米尔纳德邦,卡纳塔克邦和安得拉邦广大地区为主,在北方则分布于东北的北方邦,比哈尔邦,奥里萨邦和西孟加拉邦。

  虽然印度自产柚木,但基本上并不向外出口,并且由于自身消耗大于产量,需要通过进口来补给。为降低柚木的对外依存度,满足国内住宅、家具木材等产业对柚木的需求,印度政府在90年代鼓励人工种植园产业的发展,还增加了以柚木为重点的各种树木种植的投资。有了政府扶植,商家能以补贴价从森林中获取原料,以森林为基础的产业盈利能力自然增强。

  所以在20世纪90年代,柚木种植园在印度南部如雨后春笋般涌现,以经营柚木种植为主的公司也一个接一个地成立,数量多达3500家。

  然而有些公司,并没有正经从事柚木生意,而是借着柚木市场一片繁荣的时机,做起了传销的骗人勾当,比如纳特桑(C. Natesan)于1992年在印度金奈创立的阿努巴夫种植园有限公司(Anubhav Plantations)。

  阿努巴夫种植园有限公司(以下简称阿努巴夫)成立后,便开始了忽悠投资的生涯。

  创始人纳特桑向大家宣布,只要每人投资超过1000卢比(约合14美元),就能获得“柚木证书”或者“柚木股票”,并承诺将这些钱用于柚木种植园建设,让投入资产的人每年可获得1000卢比以上的收益,20年后便能一次性获得5万卢比(约720美元)以上的回报,是银行存款利息的三倍。

  这钱现在虽看来不多,但在当时可不是个小数目,在班加罗尔市中心可以买一平米地了。

  为了让投入资产的人相信自身说的不是假话,阿努巴夫公司声称自己拥有占地超过1000英亩(400公顷)土地的柚木种植园,还四处张贴了很具有真实感的广告,向外界展示了其豪华的办公室,让投入资产的人的信心爆棚。

  然而“20年后一次性获得5万卢比”的说法本身就有巨大的问题,因为数字看起来虽不是很夸张,但柚木种植常常要50至60年才能产生回报,并且产量极易受到天气和农业市场的影响。在短期内给到这么高的回报,实在不像是个正常买卖。

  况且想通过投资柚木种植获得回报的做法不是没有过,只不过失败了:之前一家位于海得拉巴的公司推出了计划宣布,只要每人投资1261卢比,20年后能每人能拿回5万卢比。当时可能由于那家公司没有疯狂营销,相信的人不多,所以也就没有然后了。

  不过纳特桑的公司可不像那家闷头做种植的公司,他们是有专业的经营销售团队的,公司矩阵庞大,广告做得又真,公众想不相信都难。在良好的发展势头中,纳特桑公布了未来的计划,准备将柚木整合为家具生产的一部分,并拓展经营领域至进口机械制造。

  产业链慢慢的变长,仿佛他的公司也真变得多种化经营了起来。宏大的计划让人们觉得非常靠谱,所以更多的小投资者被吸引过来,为纳特桑增长贡献力量。几年的时间,集团从公众筹集了超过数百亿卢比的巨额资金,这从未向投资者公开过,不过他们并不在意,只要能定期拿到保证的利息,就没有人闹事。

  有了钱,接下来的几年,阿努巴夫迅速扩张,成立了十余个分公司,业务也扩大到了包括金融,房地产和分时度假(每年特定时期对某度假资产的使用权)等领域。

  到了1998年,阿努巴夫集团市值达到250 亿卢比(约3.7亿美元),在全国拥有91个办事处和1800多名员工;聪明的纳特桑还设法将阿努巴夫集团与世界自然基金会(WWF)扯上了关系,有了国际组织的背书,大家对他的印象相当正面。

  这就是阿努巴夫集团如日中天的时期。在这高亮时刻,媒体常常将纳特桑的成功事迹以赞扬的口吻大肆报道,阿努巴夫也成了500多个柚木或其他农业种植公司争相学习的模板。报道中,媒体还强调了纳特桑本人的奢侈品位,他坐的豪车、位于金奈罗亚佩塔地区的奢华办公室里的设计都被屡屡提及,更加强了韭菜们的信心,也不了解是否是特纳桑花钱买的媒体老师彩虹屁。

  1998年1月,阿努巴夫集团的小部分投资者发现拿不到每月固定的回报了,并且跟着时间推移,这一情况并没好转,慢慢的变多小投资者因拿不到钱陷入恐慌。这些投资者中,大多数是退休的印度工人阶级和中产阶级,他们有些人将毕生的资金都投入了阿努巴夫,平均每人的投资额在1.5万卢比(约218美元)和5万卢比(约726美元)之间。

  愤怒之下,感觉被骗的投资者们向法院举报,也多次去到阿努巴夫总部抗议,然而没有一次能成功进去的。直到1998年12月2日,事情才似乎有了“转机”。

  当日,阿努巴夫集团向所有投资者发了一封信,让他们到达来金奈森林酒店(Woodlands Hotel)来领回他们的之前没被拖欠的款项。但当投资者到达酒店时,连个人影也没见到。部分投资者再度去了阿努巴夫在金奈的总部,却发现该公司的门已经紧锁。纳特桑潜逃了。

  而投资者们收到的这封信,其实就是一家律师事务所发出的,该家事务所早已在不少针对该公司的申诉中盯上了阿努巴夫,对其进行跟踪以便回应相关的法庭案件。

  事件披露后,每天都有一群人来到阿努巴夫总部楼下,坐在花台边上,聚在人行道上,面上愁云密布。所有人都为拿不回来的钱感到痛心——不过也可能是为自己的蠢。

  这么大的事不可能不惊动政府。在对阿努巴夫集团的调查中,政府发现该集团该公司通过种种种植园计划投资欺骗投资者,新加入的投资者的钱用来支付旧投资者的利息,形成一个周而复始的循环,简直是教科书式的庞氏骗局。

  再加上公司规模扩大,老板纳特桑却依然一手遮天,导致集团内部财产“分配不均”,有人心有不甘,就成为了内鬼,逐渐把公司的钱转移到别处,也就越来越无法支付投资者的回报了。

  据统计,阿努巴夫前前后后骗取投资者的金额高达400亿卢比(约5.8亿美元),当之无愧成为印度20世纪90年代印度后自由化时期的最大金融骗局。善恶终有报,阿努巴夫集团董事长兼董事总经理纳特桑也与1999年被抓获并投入监禁。

  由于此次大型种植园诈骗案的破获,人们对印度柚木种植企业的信任降低,印度柚木投资项目也一度受挫。

  在各利益攸关方的拉锯中,阿努巴夫的集团头目纳特桑,最终在监禁7年后于2007年被保释出来。

  此时,集团已把诈骗小投资者的1552万余美元中的1455万余美元退给了31431名受害者,但剩下还有2044位投资者没收到钱,可能这辈子也是收不到了。